不過,MiniLED(還有Micro LED),目前要量產的主要挑戰還是在轉移部分。眾所皆知,要處理如此大量的芯片,若采用原有技術跟設備,難以縮短時間和減少成本;因此,針對巨量轉移技術推出解決方案的設備商,便扮演著引領MiniLED邁向商轉階段的關鍵角色。
而來自新加坡的半導體封裝設備廠商Kulicke & Soffa(K&S),便以先進的雷射轉移技術切入MiniLED(以及Micro LED)巨量轉移領域,并扮演整體解決方案(Total Solution)供應商角色,協助客戶降低生產成本,加快量產腳步。
突破巨量轉移瓶頸,K&S強化雷射轉移技術
K&S執行副總裁張贊彬表示,消費性電子如平板、筆記本電腦等,會是未來MiniLED主要應用市場,相關產品會在這兩、三年逐漸出現。
不過,張贊彬進一步說明,雖說MiniLED發展在近幾年愈加成熟,許多挑戰都能逐一克服,進而商品化;但當面臨大量生產的時,巨量轉移仍是主要的挑戰。
張贊彬說,目前市場上許多業者是采用機械式取放(Pick & Place)概念的壓。⊿tamp)技術進行轉移,因較為容易,用現有的設備就能滿足。然而,雖然機械式取放的制程已經成熟到可以運用在量產上,但速度仍不夠快,且轉移時使用的耗材多,商品成本也會因而增加。
因此,MiniLED需要更快、更有效率的轉移技術。為此,K&S決定采用雷射轉移技術;而為進一步強化雷射轉移技術,K&S也于2021年年初宣布收購美國科技公司Uniqarta。
據悉,Uniqarta的Laser-Enabled Advanced Placement(LEAP)技術以高精度、超快速的雷射轉移置晶系統突破了傳統取放貼裝的技術瓶頸。以非接觸方法大批量放置芯片,使轉移速率變得更快,亦加速了K&S下一代高精度解決方案的開發,進而促進多功能、低成本顯示技術被廣泛采用。預計這種下一代LED轉移方法將加速MiniLED背光的導入,同時也將推動Micro LED直顯應用的發展。
張贊彬透露,轉移仍是MiniLED量產的主要挑戰。不過K&S的強項是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,因此希望能通過雷射轉移技術,實現一秒1,000-10,000顆的轉移速度,協助客戶降低總體成本。目前在實驗室已經成功實現此一目標,進入到產品驗證階段,預計這一兩年可以完成。
轉型服務整合商,串接產業上下游
不僅如此,K&S除了強化雷射轉移技術外,也積極轉型,成為Total solution供應商,扮演串接上下游橋梁的角色,以加速MiniLED、Micro LED產業發展。
張贊彬強調,現在K&S已經不再是純賣設備的廠商,而是會跟客戶(芯片商)一起合作。事實上,LED芯片的排列組合好壞與否,與轉移速度息息相關;若是上游芯片商的排列組合不佳,在轉移時就必須花很多時間在Sorting、挑選錯誤,如此一來轉移速度就會變慢;但如果芯片在一開始就有好的排列組合,轉移速度就可以加快。
張贊彬說,所以,要加快轉移速度,與上游的密切合作是很重要的。Mini/Micro LED產業才剛開始發展,K&S的強項在于技術能力和創新,通過與上游客戶進行共同開發(Joint Development Agreement, JDA),貢獻自身的經驗,讓客戶在開發的過程中能更快、更有效率。
張贊彬強調,的確,在一開始的時候K&S是一個單純的設備商,就是客戶要什么就做什么,但經過兩三年的發展之后,在Mini/Micro LED 的技術研發上有了豐富的經驗可以與客戶分享。
換言之,K&S不再只是單純設備供應商,純粹拿訂單、賣設備,接著裝機后就拍拍手走人;K&S已成為了技術專家,能憑借豐富的經驗提供客戶一條龍解決方案,成為串接上下游產業鏈的橋梁,而這也是K&S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,
“先把MiniLED做好,再進行Micro LED,畢竟Micro LED還有很多挑戰待解決,像是轉移、芯片大小、修復等。但MiniLED已經有解決方案,且進入商品驗證階段;待MiniLED有了明顯的成果后,下一步就是發展Micro LED。”談到未來布局規劃時,張贊彬這么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