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智能家居的重要組成部分,智能照明設備由于在房間中分布最廣泛、涉及的節點數量最多,因而被傳統照明企業、創客開發者乃至“互聯網+”的巨頭們一致看好。不過,智能照明設備并不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,簡單地在照明設備中加入智能程序就行了,而應該是一個擁有完善系統、兼顧創新技術和實用性的產品。然而在調查中發現,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智能照明設備在技術上仍沒有突破性進展,還僅僅是一個概念性產品。
政策利好智能照明迎來春天
近日,北京市住建委、市規劃委、市市政市容委聯合發布了《北京市推廣、限制及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目錄》,將包括白熾燈在內的一批不環保、能耗高、壽命短的建筑材料列入禁止使用范圍。業內人士認為,這是LED照明行業的一個利好。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“中國淘汰白熾燈路線圖”,自2016年10月1日起,我國將禁止銷售和進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。
業內人士認為,淘汰白熾燈的政策會給使用LED技術的智能照明產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。一方面,白熾燈退出市場給智能照明騰出了很大的市場空間;另一方面,LED及智能照明技術經過過去幾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,其不僅成本降低,價格也更加親民,這些優勢是智能照明產業發展的基礎。
在全球技術研究公司ONWorld于2015年4月完成的美國1000名成年消費者在線調查結果中,約有1/5的受訪者表示,會在未來兩年內購買智能LED燈泡;預計到2019年,全球無線智能照明產品的出貨量將達到4億個,其中大部分產品為智能LED燈泡。
發展瓶頸產品實用性不強
消費者吳先生是一名智能產品發燒友,2014年年底他在網上訂購了某品牌的一款智能燈泡,該產品可以通過智能遙控器實現照明設備的7色變換、音樂播放等功能,也支持用戶通過移動設備中的應用軟件(APP)來實現這些功能。“剛開始覺得很好玩,拿著手機躺在沙發上就可以控制電燈的開關,但時間一長就覺得沒啥意思了,關鍵是不實用,家里又不是KTV,沒必要變換照明顏色,音樂播放也沒啥用,音質較差,只能播放一些預設好的音樂。”吳先生告訴記者,現在這個花了200多元買的智能燈泡成了他4歲兒子的玩具,家里來了親戚朋友,兒子就打開這個燈泡給人家看看。吳先生覺得,單純的智能照明如果不融入智能家居體系,就和普通的LED照明設備沒什么兩樣,沒有特別的實用價值。
記者在淘寶網以“智能照明產品”為關鍵字進行搜索,得到了6000多條產品信息,但其中真正稱得上是智能照明的產品寥寥無幾,很多都是普通的LED照明燈或集成照明設備。
記者在一款標價179元的智能燈泡信息中看到,該產品采用藍牙4.0技術,能實現白光和RGB彩色光照明,通過移動設備可調節燈泡的亮度以及播放音樂。記者在該產品的評論中看到,一些購買過產品的消費者提出以下幾點問題:該設備應用軟件的功能不太豐富,并且藍牙在連接過程中經常掉線,造成控制失效;藍牙連接距離有限,若在復式結構居室內,用戶拿著移動設備在二樓就無法通過藍牙連接一樓的照明設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