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
對于LED顯示屏行業來說,北京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確實是一個利好消息,但是機遇往往與挑戰如影隨形。冬奧會既是機遇,也是挑戰。在筆者看來,挑戰主要來自4個方面:
1、LED顯示屏的低溫耐受性。眾所周知,冬奧會以冰上和雪上運動為主,氣溫極低,苛刻的氣候條件對LED顯示設備提出了嚴峻的考驗。無法達到相應低溫耐受指標的產品,注定與冬奧無緣,這也注定了冬奧工程項目是有一定技術門檻的,并非見者有份。
2、冬奧會影響力有限,無法與夏奧會相比。從參賽規模上看,冬奧會的參賽選手總數控制在3000名之內,遠不及參賽人數動輒破萬的夏奧會,規模僅是夏奧會的1/3或1/4。在耗資預算方面,2008年北京奧運會總耗資為420億美元,而2022年京張冬奧會的預算是15.6億美元,后者的投入僅是前者的1/27。綜合來看,冬奧會影響力遠不及夏奧會,如果LED顯示屏企業想畢其功于一役,恐怕美好愿望要化為泡影。
3、國際奧委會大力提倡節儉辦奧運,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積極響應這一理念。政府提倡節儉辦奧運,冬奧會預算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不可同日而語,并且充分利用北京奧運會遺留下來的比賽場館,本次冬奧會只需新建3個場館,項目有限,大部分LED顯示屏企業將與奧運工程項目失之交臂,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。
4、新型顯示技術的威脅。如今,LED顯示技術如日中天,同時新型顯示技術也在崛起,如OLED、激光顯示等。在籌備2022年冬奧會的這7年時間里,新型顯示技術有可能會逐漸發展并成熟起來,對LED顯示造成一定沖擊。北京冬奧會上,鹿死誰手,猶未可知。
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
對LED顯示屏企業來講,離2022年冬奧會舉辦還有7年之久,所謂“遠水救不了近火”,企業還需注重平時積累,一步一個腳印,練好內功,努力提升產品質量與標準。那么在這7年里,LED企業可以做點什么呢?在此,筆者提出4條建議,以供參考。
1、面對奧運機遇,LED顯示屏企業要量力而行,堅持“先求穩再發展”。結合資金實力制定務實的經營策略,加強企業管理,以長處攻市場,適當“藏拙”。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深耕,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,貪心不足蛇吞象,只會鎩羽而歸。
2、做好產品與市場的精準定位,做精、做專、求異。尋找可以突破的細分市場,穩扎穩打,爭取在該細分市場“扎根”。同時,進行產品線整合,留下競爭力強、市場份額占比較大的幾款產品,努力做到專一化、專業化。在保證常規產品質量的前提下,還需不斷提升創新能力與技術水平,研發出差異化產品,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。從售前到售后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的解決方案,提高客戶的忠誠度。
3、慎用低價策略,建立抗風險預警機制。低價競爭只能“風光一陣子”,無異于飲鴆止渴,企業應遵循“產品為本、技術升華”的理念來經營。對市場做評估,建立并完善企業抗風險預警機制,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。
4、一旦企業經營開始出現問題,那么就應該立即開始“瘦身”計劃,比如通過停止對虧損業務的投入、適當裁員來緩解資金壓力,同時加強內部管理、嚴控產品質量,留下優質的客戶,賣掉虧損、盈利不大的業務,做精做專,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企業度過行業洗牌期的概率。
總之,冬奧工程項目畢竟有限,LED顯示屏企業數量眾多,僧多粥少,競爭激烈之程度不言而喻。對于中小型LED企業來說,把精力放到奧運周邊場館的設備供應上,也許更為務實一些。
另外,就算中標奧運工程,也可能只賺名聲不賺錢,奧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企業宣傳自身品牌的一個平臺,企業競逐奧運工程也只是一種品牌營銷的戰略。因此,筆者呼吁LED企業應腳踏實地,中標奧運工程不等于可以高枕無憂,切忌盲目。
更多相關LED資訊,請點擊搜搜LED網站(www.ccdaoyi.com)或關注微信公眾賬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