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觀照明起步較晚,歷經五大階段
相比于功能性照明,我國景觀照明行業起步較晚,大致可以分為改革開放以前的萌芽階段,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起步階段、1989年至1999年間的平穩發展階段和21世紀,以來的高速發展階段以及以《城市照明管理規定》為標志的跨越式發展五個階段。
在改革開放以前主要以實用照明為主,僅特大型城市標志性建筑才有景觀照明,如北京的天安門和國慶十周年的十大建筑、上海的中蘇友好大廈和重慶的西南人民大禮堂,且一般僅在節假日等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才予以開啟輪廓照明。
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,1989年,上海對外灘進行了建筑群區域性照明工程建設,啟動了“萬國博覽建筑”泛光照明和南京路霓虹燈一條街工程建設,成為全國的示范性工程,也成為了國內景觀照明行業的先驅,標志著我國景觀照明工程行業發展的開始。
在1989年至1999年間,隨著上海、北京等城市夜景照明工程經濟效益、文化效益和對城市形象塑造的帶動下,我國各大城市紛紛進行了“亮化工程”、“燈光工程”、“光彩工程”等城市夜景照明工程,如上海、南京、天津、北京、廣州、深圳等城市,在短短10年里,景觀照明工程行業得到了長足發展,并取得了輝煌的成果。
進入21世紀,科技發展日新月異,照明工程行業順應節能環保的潮流,將高科技照明、節能照明等技術逐步應用到照明技術中,同時隨著電子技術、光纖和導光管技術、投影技術、全息技術等的迅速發展及其在夜景照明中的應用,城市夜景所用燈具更加豐富,使得我國景觀照明工程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。
2010年,住建部針對城市照明管理發布了《城市照明管理規定》,成為我國城市照明管理法制化的里程碑,此后各項城市景觀照明規劃和條例不斷,景觀照明行業進入政策密集期,我國城市照明管理體系不斷邁向成熟。
“十二五”以來,國家提倡和鼓勵的美麗中國、智慧城市、綠色照明、夜游經濟等理念不斷深入人心,采用節能、環保、高效的LED燈具,同時運用激光、全息、投影、智能控制、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,因地制宜的結合城市的文化底蘊和特色、塑造城市獨特的夜景文化,同時處理好功能照明和景觀照明、日景和夜景、整體和局部、光和影、明和暗、白光和彩光、傳統和創新、照明建設和節能環保、投資與管理、高科技和常規技術的應用、規劃設計和工程實施等方面的關系,使得景觀照明工程行業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。
市場規模和項目數量均不斷增長,項目數已超5000個
隨著各地政策的推動,夜游經濟的促進,景觀照明工程市場規模不斷提升。我國已成為最大的景觀照明市場,景觀照明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415.7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796.1億元,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1.22%,2018-2019年行業規模持續增長,2019年行業規模約達到1094.7億元。
根據中國照明網和中國采招網的統計數據,景觀照明工程招標信息從2015年的2378個增加至2018年的4873個,呈現逐年增長趨勢。2019年行業項目數量還在進一步增長,項目數量達到約5938個左右。
華東招標數量最 高,商業街景觀照明占大半壁江山
區域分布來看,華東地區還是招標數量最 高的地區,其次是華南和西南。其中華東的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山東四個省招標數占了全國總數的64%,力壓其他地區。除了江蘇、浙江比較堅挺外,廣東也進入前三甲,成為景觀照明招標數量最多的三個省份。
從景觀照明類型來看,據不完全統計,在各類型的景觀照明投資中,建筑物景觀照明的投資為19.60億元,占總投資數的19.17%;構筑物和特殊景觀元素的景觀照明投資為9.08億元,占總投資數的8.88%;商業步行街的景觀照明投資約為68.50億元,占總投資數的67.00%;廣場的景觀照明投資約為9530萬元,占總投資的0.91%;公園的景觀照明投資約為4.10億元,占總投資額的4.01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