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眼鏡作為具備獨立操作系統的可穿戴設備,因使用便捷、體積小巧,成為AI技術落地的重要硬件載體。在AI大模型與增強現實技術融合推動下,2025年全球出貨量預計達1280萬臺,中國市場突破275萬臺且同比增速107%,躍居全球第一。

行業發展歷經四階段:從功能單一的傳統AR眼鏡、音頻眼鏡,到2025年爆發的AI+拍攝眼鏡(如Rayban-meta出貨量超200萬臺),再到未來AI+AR眼鏡及metaOrion等空間計算單元。成本結構中,AR眼鏡光學顯示單元占43%、計算芯片占31%,AI拍攝眼鏡成本集中于主板芯片(如Raybanmeta主板占比57%)。

競爭格局呈現互聯網廠商(meta等)、手機廠商(華為等)、獨角獸(Rokid等)及其他科技公司(創維數字等)四類玩家分庭抗禮態勢。產業鏈上游高端樹脂原料依賴進口,中游鏡片行業集中度提升(明月鏡片市占率12.4%居首),下游渠道向頭部連鎖零售商集中。
博士眼鏡、明月鏡片、康耐特光學等企業已通過渠道合作、技術研發深度布局。未來,AI賦能將推動智能眼鏡沿“音頻→拍攝→AR”路徑迭代,光波導+MicroLED方案成技術主流,2035年全球滲透率或達70%,有望替代智能手機成為下一代通用計算平臺。

文章來源:財中社